倫理學:德行、效益、義務、關懷

請就亞里士多德 (Aristotle)的「德行論」(virtue ethics)、效益主義者的「效益論」(utilitarianism)、康德(I. Kant)的「義務論」(deontological theory)、以及有些女性主義者所主張的「關懷倫理」(ethics of caring)等倫理學觀點,中迹其基本主張各為何?若要據以作為當前台灣中、小學教師的倫理準則,妳/你認為何者較適用?為什麼?請申論之。

一、倫理學

(一)亞里士多德的德行論

德行論認為道德的標準是個人德行,所以行為本身或其效益不是善的標準,善的標準是在人心中善的實踐,而非特定行為。亞里士多德認為一切事物共同的目的必是可以達到的善,而人的善(目的)是人類本質的實現,即人類能力的完全發輝,包含:理性思考與貫徹意志,故人們各種活動所尋求的目的即是善。

善(目的)會因不同行為事物而有所不同,如:醫學的善是健康,運動的善是體魄,而善必須是要在實踐中獲得的,因為事物共同的目的即是善,目的必須在行動中展現。因此人的德行不是天生就擁有的,而是要靠實踐不斷累積的,並且德性必須是中庸的,如:勇敢是魯莽與懦弱的中庸,大方是浪費與吝嗇的中庸,故人的德行是遵守中庸之道的固定習性,是長時間形成的某種狀態。

(二)效益主義的效益論

邊沁效益論認為道德的標準是追求快樂,也就是行為善惡的標準是快樂的總和,主張善的行為能獲得眾人最大快樂,且能避免痛苦。效益主義背後預設著快樂是可以被客觀量化的,而量化標準有七大原則:強烈性、持久性、確定性、接近性、豐富性(有沒有其他的快樂?)、純一性(這批快樂是否純正沒有痛苦?)、範圍性(快樂者人數)。

彌爾效益論繼承與修正邊沁效益論,主張快樂除了有量的差異,也有質的差異,如:助人之樂與物質之樂在質上是有差異的。同時也澄清是道德價值決定快樂的與否,而不是快樂決定道德價值的捨取,因此快樂是一種價值,但不是唯一的價值,也不是行為的最終目的。

(三)康德的義務論

義務論認為道德的標準是行為本身,主張善的行為是出於善的意志而行動,也就是為履行道德義務而行動的行動即為善,所以善的意志具體表現為履行道德義務。善的意志不關乎行為後果,因為行為實踐的過程中,有諸多不可控制的因素,而導致實際與意圖結果有所差距,故善的意志是一種無條件的善,即善的意志本身就是善。

關於善的意志與義務的關係,康德認為有道德價值的行為必須是因義務而為,也就是說行為動機決定行為價值,而行為價值反映出道德的善惡。如果行為動機是因義務而為,則行為價值是善的;但如果行為動機不是因義務而為,而是因物質利益或喜好而為,則行為價值不是善的。

1. 義務:理性的自我超克

所以康德的義務是什麼?是因為有規範所以人才有義務嗎?如果不是,人為何有義務?以及人如何實踐義務?事實上,人之所以有義務是因為人是自然生物,人是本能與慾望的奴隸,人依舊會受到自然法則的影響,但同時人也有理性,理性可以使人自我超克,也就是人可以透過理性去抵抗本能與慾望。這也說明人除了受自然法則影響外,人還有另一種自由,也就是根據道德法則行動的可能性,也就是為義務而行動的自由,這也點出人有自律的可能。所以對於康德來說,人因為有了內在義務,而才擁有內在自由,而內在自由的展現就是善的意志本身,就是具有道德價值的行為。

進一步說,人之所以為道德主體,是因為人能依據道德法則去抵抗自然法則,而不是因為人本身就具有道德法則這件事情,所以使人為道德主體。因此一個人的價值不是來自於他的德行,而是來自於自身內在惡意轉化為德行的過程當中,所必須歷經的掙扎與努力。以劈腿來說,現在有三種人,第一種是他本身就是個聖人,在他的字典中沒有劈腿這個字;第二種是他本身與劈腿無緣,一臉好人樣;第三種是他心中有天使與惡魔的各種小劇場,但最後他選擇天使。在這個例子中,雖然這三種人行為結果都沒有劈腿,但行為動機各有所不同,故道德價值也有所不同。第一種他的動機幾乎可以說是依照他的本能來行事;第二種他的動機可能不單純,但他的顏質擔保了他為好人;第三種則是心中有無數個小劇場,但最終用理性去遵守道德法則。因此第三種人的動機,對於義務論來說,其道德價值最高。

2. 用理性實踐義務

最後,來回應人如何實踐義務?從上面的例子中,我們可以知道第三種人是利用自身的理性,去超克自己的自然法則,而選擇道德法則,所以人是利用理性來實踐道德法則,也就是用理性來實踐義務。義務之所以值得我們遵守,是因為義務具有普遍性與合理性,而這種普遍性與合理性是由人的理性去擔保的。理性至少要遵守兩個原則,一是邏輯原則,二是道德自省原則,也就是除了要合乎邏輯外,也要想這樣的道德是我們要的?例如:今天我很餓,有一個人用丟的方式將食物給我,而我選擇餓肚子也不要吃,雖然邏輯上我應該要選擇吃,但因為這樣的生活不是我要,故我選擇不吃。

3. 小結

總而言之,康德的義務論不是要我們絕對服從義務,而是要我們透過理性去思考這個義務是否具有合理性,並利用理性去抵抗本能與慾望,最終去履行具合理性的義務。道德的價值不在於行為的後果,而在於一次又一次我們利用理性戰勝本能與慾望的過程

(四)女性主義的關懷倫理

關懷倫理的道德標準是關懷關係,主張道德價值的基礎是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這種關係是一種欲望驅使,不是因為道德義務或是目的,而是因為道德情感的使然。由道德情感所驅使的關係,即為一種關懷,是一種幫助他人成長及自我實現的關係。因此這種倫理觀,不是因為關懷者很有德行,也不是因為行為動機或目的好棒棒,而是因為受關懷者被關懷者所接納與了解,並幫助他成為他自己,故關懷倫理更為重視受關懷者的狀態。

關懷者與受關懷者不必然是固定且清楚的角色,也有可能會互換的,這會受到不同的情境而有所不同,即為一種對等的關係。然而老師與學生的關係是一種不對等的關係,即老師通常是關懷者,而學生通常是受關懷者。

在教育中,關懷者是有義務要對受關懷者負責的,但不必然要負全責,因為關懷關係是自由的關係,關懷者不是因為義務而關懷,受關懷者也不是因為規範而接受關懷,而兩者是出於道德情感與渴望觀望的內在動機所使然,故在關懷關係中,雙方除了是自主行動外,也必須承擔自己行為的責任。

身為一位關懷者,必須要懂得傾聽他人的聲音,而不能將自己的聲音投射在他人身上,這樣才能理解他人的想法。在關懷的關係中,關懷者能感受到自己的能量流向關懷者的一切,並能感同身受受關懷者,即為動機轉移。而在轉移的過程中,關懷者可能會抗拒動機轉移,可能是因為受關懷者的需求是與道德或自身價值觀有所衝突,而關懷者感到心累想放棄維繫關懷關係,轉而訴求勸導或是威權,這樣的關懷就破壞了,因此不管如何,關懷者都必須給予最基本的理解與尊重。最後在關懷行動中,盡可能正向回應受關懷者的需求,如果無法也要努力去維繫這樣的關懷關係,達到一個真正理解與尊重個體的表現,這也是關懷裡倫的核心。

(五)小結

德行論、效益論與義務論都是追求一個普遍正義的原則,德行論強調個人整體的德行、效益論強調行為的後果、義務論強調行為的動機,三者皆強調客觀的標準。然而關懷理論則是強調關懷關係,更為強調一種主觀的心理狀態

二、教師倫理

在當代教育現場,我認為關懷倫理較適用現在中小學教師,因為現在的教師倫理似乎只被窄化成品格與行為,而欠缺關懷的向度,即在教師倫理中我們看不見教師的臉孔,看不見教師的個體化差異,更看不見教師與學生的交流,因此沒有關懷的倫理,就沒有人的向度,有的只是去脈絡化後的普遍原則。

教師倫理中會強調要專業客觀、公平正直與和諧互助,有沒有發現這些都是在訴諸客觀正義?假使我們認為身教重於言教,那麼在教師倫理中不應該只重視教師本身整體的作為,更多的是要讓教師用自身的行動去感染學生,讓道德不僅是在教師上發揮作用,而是讓道德能以教師為中心擴散出去,這才是教師倫理的重要性。

總而言之,關懷倫理不是要取代或否定任何現行的教師倫理,而是要在現行的倫理基礎上,去發展一種更有人味與感染力的倫理觀,這樣的倫理觀才更貼近人的處境,而這也是當今教師倫理尚待加強的。

三、參考資料

  1. 葉浩、陳欣白。2019。康德論自由與義務(上)。【民視台灣學堂】哲學談淺淺地 [Accessed by Dec. 2019]
  2. 葉浩、陳欣白。2019。康德論自由與義務(下)。【民視台灣學堂】哲學談淺淺地 [Accessed by Dec. 2019]
  3. 鄭羽玲。2005。康德的道德教育思想。鄭羽玲的E檔案 [Accessed by Dec. 2019]
  4. 維基百科。2019。義務倫理學。維基百科 [Accessed by Dec. 2019]
  5. 維基百科。2019。功利主義。維基百科 [Accessed by Dec. 2019]
  6. 歐陽教。1999。效益論。教育哲學,1999年初版,頁111-112,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 [Accessed by Dec. 2019]
  7. 台北市高中公民與社會科團隊。2018。高中公民_ 德行論。臺北酷課雲 [Accessed by Dec. 2019]
  8. 歐陽教。1999。效益論。教育哲學,1999年初版,頁111-112,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[Accessed by Dec. 2019]
  9. It's spring!。2013。品德教育。隨意窩 [Accessed by Dec. 2019]
  10. 維基百科。2019。得行倫理學。維基百科 [Accessed by Dec. 2019]
  11. 蘇玉欣。營造關懷的情境,締造師生雙贏的可能性-Noddings關懷倫理學初探。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暨研究所碩士班 [Accessed by Dec. 2019]
  12. 丁心平。2017。諾丁關懷倫理學對師培實施道德教育之啟示。臺灣教育評論月刊,6(8),頁 119-125 
  13. 廖修寬。2013。Nel Noddings關懷倫理學之師生關係形貌-身教、對話、實踐、肯定。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,第30卷第5期,頁61-67
  14. 吳秀瑾。2006。關懷裡倫的道德意涵:試論女性主義的道德知識生產與實踐。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到,第十六期,頁107-162
  15. 吳秀瑾 (2018)。〈關懷倫理學〉,王一奇(編),《華文哲學百科》(2019 版本)
  16. 維基百科。2019。關懷倫理學。維基百科 [Accessed by Dec. 2019]

---
以上是國立高雄師範大學108學年度碩士班招生考試試題,考科為教育學,系所為教育研究所。試題答案是我個人的見解,歡迎在底下留言或私訊我,跟我一起討論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