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舉制度對教育的影響


請說明傳統中國科舉制度如何影響當時的學校教育?並分析為何至今無法擺脫其影響的原因。

一、科舉制度

科舉是一種先考試後選才的選士制度,並依照同樣的考試標準,使得平民也有參政的機會,同時也促進社會的流動,給予平民一個翻身的希望。科舉也成為不少學生就學的外在動機,同時也促進教育普及。

然而科舉制度使得學校淪為科舉的附庸,一來影響學生的心態,不少學生入學的目的是為了準備科舉而取得好官職,甚至有些學生使用作弊的方式考取好成績,更為糟糕的是所謂的成績不好的學生就從此被貼上不好的標籤。二來也影響教學的內容與方法,使得教學方法上更為重視解題技巧。最後也影響社會風氣,認為「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」的觀念。

二、現代教育

現代的考試入學就類似古代的科舉制度,不少人認為考試是最為公平的,每個人寫著同一份考卷,用同一個標準去評分,爭議性最少。但事實上,考試入學是最公平的嗎?如果最公平,為什麼會有研究指出,家庭背景比較好的人,能夠取得較高階段教育的機率也比較高?還是這種公平只展現在考試當天?

考試除了有形式上的公平外,在行政操作上也是具有高經濟效益的,能夠花最少的資源,達到良好的人才分選目的。因此,考試入學對於學生或是學校來說,其行政負擔都是比較少的。

再來良好的考試,是有其評估能力的代表性,以及擁有即時的反饋性。透過好的考試,是可以反應其學生學習的狀態,以及很快就可以找到哪些部分是需要加強的。

因此,考試的公平性、簡易性、代表性與反饋性的優點,我認為是至今教育無法擺脫考試的原因,甚至是科舉制度能屹立不搖的關鍵,所以現代教育在短期的目標上,要做的不是完全擺脫考試入學,而是要發展出更為多元的升學管道,促進真正實質的平等。

當然更為重要的是,社會對於教育的觀念也同等重要,科舉制度也讓「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」的觀念深深植入到社會的基因中。事實上,考試的本質其實是中性的,是人們賦予考試的價值,是人們認為會讀書才是有用的,是人們認為職業有貴賤的,所以除了去發展多元評分方式外,其長期的目標就是要去消彌這種貴賤的想法,去提倡一個更為友善平等的社會觀。

三、反思

然而現代社會也漸漸開始對考試入學進行反省,我們真的要便宜行事而扼殺孩子的才能嗎?我們要的人才是考試機器人嗎?考試真的有公平嗎?所有能力都可以被考試所量化嗎?

考試入學的背後,其實假設著,所有能力都是可被量化且能力是有完美的標準,以及這樣的量化是具代表性的,因此學生的成績就代表學生的能力。但顯然考試是有其侷限性,不懂得解讀考試數據的人,就會誤以為考試是神,就像是現在大家以為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是神一樣。

四、參考資料

  1. 周愚文。2008。科舉制度中三個重要問題的現代分析。教育研究集刊。第五十四輯第一期。頁1-14 
  2. 陳建州。2017。聯考比較公平?論升學制度與教育機會的平等性。關鍵評論網
  3.  蔡依橙。2019。聯考能翻轉階級、很公平?真相是:它是簡單又粗暴的方式,把資源給「值得被投資的人」。報橘

---
以上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108學年度碩士班招生考試試題,考科為教育史與教育哲學,系所為教育研究所。試題答案是我個人的見解,歡迎在底下留言或私訊我,跟我一起討論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