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「教育」與「哲學」的關係,甲說:「哲學是教育的普遍原理;教育是哲學的實驗場城。」乙說:「沒有哲學的教育是盲的:沒有教育的哲學是空的。」試請分析甲、乙兩人的說法,並提出你的觀點。
由乙可知,哲學就像是教育的眼睛,為教育打開一扇光明的窗口,而這個窗口使得教育有方向,使得教育能夠不斷被補充,也使得教育有各種可能性;而哲學是擁有各種可能性的空,教育可將其空給框住,使得空可以被人們抓住與認識。
哲學探究世界背後普遍的原則,教育給予人們認識世界的窗口,哲學不斷豐富人們的想像,教育使得人們認識世界為可能。哲學就像是光,教育就像是洞口,人們可以透過教育認識哲學,可以透過哲學認識世界。所以哲學使可能為可能,教育使認識為可能,哲學與教育使人們認識世界為可能。
教育是哲學的實驗,也就意味著教育有實驗的特性,抽象的哲學可以承載於教育活動之中,並外顯於現象世界中,讓人們得以理解哲學,也因此哲學得以實踐於人類社會之中。
而教育能不斷被補充的可能,也就在於窗口製造了空,如果教育場域早已被塞滿,那麼教育就沒有被補充的可能,就是因為教育有窗口,所以教育有補充的可能。而沒有教育的哲學,就像是只有靈魂沒有肉體的存在,是難以直接被人捉住並認識的。
---
以上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108學年度碩士班招生考試試題,考科為教育史與教育哲學,系所為教育研究所。試題答案是我個人的見解,歡迎在底下留言或私訊我,跟我一起討論。
一、分析
由甲可知,哲學是一門可以穿透教育活動背後,找到其中普遍原則的學問;而教育則是承載各種可能性的時空載體,並將其可能性外顯於現象世界當中。因此,人們可以透過哲學活動,在教育中找到各種可能性,反之也可以透過教育活動,展現各種可能性。由乙可知,哲學就像是教育的眼睛,為教育打開一扇光明的窗口,而這個窗口使得教育有方向,使得教育能夠不斷被補充,也使得教育有各種可能性;而哲學是擁有各種可能性的空,教育可將其空給框住,使得空可以被人們抓住與認識。
二、我的觀點
人們無法直視太陽,因為太陽過於耀眼;人們無法認知沒有疆界的空,因為空過於廣大,所以沒有教育的哲學,人們是無法認識哲學的。沒有哲學的教育,就像是人們活在沒有洞口的洞穴中,只可以看見洞穴中火光的倒影,只能感受洞穴的狹小,以為洞穴即為世界。哲學探究世界背後普遍的原則,教育給予人們認識世界的窗口,哲學不斷豐富人們的想像,教育使得人們認識世界為可能。哲學就像是光,教育就像是洞口,人們可以透過教育認識哲學,可以透過哲學認識世界。所以哲學使可能為可能,教育使認識為可能,哲學與教育使人們認識世界為可能。
三、補充
(一)實驗的意義
實驗是什麼?透過實驗我們可以得知自然背後運作的原理,所以自然原理是不會直接顯現於自然界中被人類認識到,但其實自然原理一直存在著。然而人類必須透過實驗才能認識自然原理,所以自然原理可以透過實驗外顯於世界之中,被人類認識到。教育是哲學的實驗,也就意味著教育有實驗的特性,抽象的哲學可以承載於教育活動之中,並外顯於現象世界中,讓人們得以理解哲學,也因此哲學得以實踐於人類社會之中。
(二)場域的意義
場域是一個時空,是具有時間與空間意義的概念,所以場域會像時間一樣變動,所以場域也像空間一樣是有所侷限的。因此,教育是哲學的場域,也代表教育是要會變動的,教育是能夠侷限出哲學的樣貌。(三)盲與空的意義
哲學是教育的窗口,也說明教育做為場域能動性的可能,教育能動性的可能就在於,教育有了哲學,教育場域才不是一個絕對封閉且充盈的空間,所以教育是會變動,是能夠不斷被補充的。而教育能不斷被補充的可能,也就在於窗口製造了空,如果教育場域早已被塞滿,那麼教育就沒有被補充的可能,就是因為教育有窗口,所以教育有補充的可能。而沒有教育的哲學,就像是只有靈魂沒有肉體的存在,是難以直接被人捉住並認識的。
---
以上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108學年度碩士班招生考試試題,考科為教育史與教育哲學,系所為教育研究所。試題答案是我個人的見解,歡迎在底下留言或私訊我,跟我一起討論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