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所準備過程分享與分析|中山、台師大


今年我考了中山教育所和台師大教育所哲史組,同時也很榮幸取得不錯的成績,中山教育所是備取3,而台師大教育所哲史組是正取2。在準備的過程中,也在網路上看到一些前輩的分享文,這些分享對我受益無窮,因此我也想將我的過程分享給各位參考。

這次我試圖分析的重點是「應試準備」,尤其是「考題與求學經驗」的關聯。如果想看我對於「考題方向」的分析,我在109中山教育所考試心得與應答109台師大教育所考試心得與應答,這兩篇文章已經做過我自己的分析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進去看。

一、求學背景

(一)科學訓練

稍微講述一下我個人的背景,我畢業於中山生科,主修醫藥生物,副修歐陸哲學。也就是說我自己受過4年生物科學的訓練,主要領域是微觀生物學,外加一些醫學與藥學的知識,但這不是今天的重點XD。

(二)哲學訓練

重點是我自己的副修,雖然我自稱歐陸哲學是我的副修,但我並無申請相關學程、輔系或雙主修。在我的畢業成績上,也只有2門哲學課(西洋哲學史、生命倫理),因為我大多以旁聽的方式去學習。

我在中山哲學所旁聽的時間有2年之久,課程約8門左右,旁聽最開心的是不用交報告,但我還是有很認真的做筆記,且幾乎每堂課都有到。雖然我只是去中山哲學所打醬油,但這些哲學訓練在往後對我有很大的幫助。

所以在大學時期,對於考教育所最大的幫助,就是2年不專業的哲學訓練,而我也沒有修過教育相關的學分。

二、成績

(一)中山

中山教育所成績
教育學考4題申論題,得分66分,平均一題16.5分/25分。正取7人,備取21人,排名10/28=35.7%,最後結果備取放棄。

(二)台師

台師大教育所成績
教育哲史65分(70%)、英文56分(30%),總成績62.3。報名人數11人,正取4,備取2。排名:2/6=33.3%,最後結果正取放棄。

(三)高師

高師大教育所成績
教育學與心理學都缺考,所以總成績為0。考完中山與台師就有點懶去考高師了XD。

三、中山教育所分析

(一)第1題:教育社會學,階級流動

1. 包容

這題我是以階級包容的立場去寫,包容這個概念從我過往所修的課程中,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。影響最深的應該是中山哲學所楊婉儀老師的尼采課程,我是想以尊重所有生命的主體性為出發點。生命的過程中固然痛苦,且生命有很多缺陷,往往都不是我們所想的那麼理想,但這些缺陷也都是生命的本身,我們既然無法改變這事實,那麼就接受這事實,並積極地看待自己所擁有的一切。

與生命和解不代表我們要向命運妥協,而是說與其想著要成為某一個理想的生命狀態,並且怨天尤人、忌妒羨慕他人,倒不如好好珍視自己的生命。首先肯定自己的優缺點,肯定自己的一切。

2. 解構規則

社會階級的高低是由一套規則去分類的,在這規則之外,群體間並無優劣之分。這表示一件事情,優劣的概念必須導入一個規則,或是放入一個脈絡之中,不同規則就會有不同結果。所以說階級的鞏固,是必須要有一套邏輯規則的,想要解構這規則,就要先理解規則的運作。我認為從下層階級流動到上層階級的作法,看似解決了下層階級問題,但實質上是更加劇鞏固階級。結構與解構的概念,是來自於中山哲學所洪世謙老師的德希達課程。

3. 多元文化教育與女性主義的關懷倫理

這些哲學上的想法,我在「多元文化教育」與「女性主義的關懷倫理」中看到他們的影子,這兩個教育學理論,可以說是貫穿我整個答案的中心思想。

(二)第2題:教育方法學

這部分的知識來源,我想是普通生物學實驗,這門實驗課算是第一次接觸科學方法的濫觴,尤其是量的研究。當然後續的實驗課,也不停反覆操作科學方法的流程。

(三)第3題:教育時事題,108課綱

這題影響我最深的概念,應該是中山哲學所游淙祺老師的胡塞爾課程,其中心理主義和現象學心理學的歷史,以及它們對於人類知識論的討論,啟發了我將他們在知識論的立場,拿來闡述108課綱的素養導向和知識導向。

(四)第4題:教學原理,專題式學習

由於我自己是接受生物科學的訓練,所以這題的立場,就是以科學方法去回應何謂專題式學習。

四、台師教育所分析

(一)第1題:教育哲學,杜威「反省思維」

這題的立場一樣是用科學方法的立場去回應,至於缺點則是採用尼采對於自然科學的批判,當然在自然科學背後,尼采要批判的是邏輯中心主義,之前也有看過他對於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批判。

還有胡塞爾對於自然科學的批判,也是非常精采,尤其是他對於量性研究的批判,也明確指出自然科學的極限與問題,而現在的質性研究也用了很多現象學的方法。

(二)第2題:教育哲學,知識論

這部分我是以柏拉圖形上學去談知識論,這部分的知識來自於西洋哲學史的課程。在教育學上,我是以盧梭的自然教育去談柏拉圖形上學能帶給教育上的啟發。

(三)第3題:教育史,東亞教育

這部分的知識來源,應該是中山哲學所洪世謙老師的馬克思課程,尤其是馬克思對於法國大革命前後的分析和其他書籍,讓我對威權政府有更深的理解。以及最近轉型正義的討論,台灣戒嚴和德國納粹的比較,這些都使得我認為台灣教育中,威權政府是台灣教育迫切需要面對的問題。

(四)第4題:教育哲史

這題的立場,我是採用尼采(存在主義)和德希達(解構主義)的思想,去說明「尊師重道」為什麼有其存在的意義。我僅僅只說明了,尊師重道在現代意義的轉變,但並沒有說明轉變後的意義對社會的重要性在哪裡?

五、總結

多半的作答立場的知識來源,都是來自於中山哲學所的旁聽,尤其是尼采、胡塞爾與德希達。不免還是要安麗一下中山哲學所的三位老師:楊婉儀、洪世謙、游淙祺,所以你是中山的學生且又想準備教育所,推薦一定要去聽一下這些老師的課程。

在準備教育學的過程中,除了認識教育學的語言外,多半更像是教導我如何將哲學思想應用在教育學上。所以讀起教育學,我並沒有特別感到陌生,更多的是原來生物學與哲學可以這麼應用在教育上,這些應用擴充了我對生物學和哲學的認知。

教育學很重要的三大基礎就是教育哲學、教育心理學、教育社會學,其中教育心理學引用了不少生物學的實驗成果;而教育哲學更是與西洋哲學密切相關,因此才會說是擴充。但不代表說,教育學只是這些領域的附庸,教育學有其獨立的原因。

在我過往教育學的擬答中,也可以發現我並不擅長使用教育學的語言與思維去作答,多半還是沿用哲學的語言,以及少部分的科學思維。然而我不敢說我真的完全理解哲學或教育學,畢竟我所學習的時間並不像生物學這麼多,甚至我有時會想,我是不是誤用了某些術語或概念?

或許術語或概念的理解或運用是否精確,並不是最重要的,更重要的可能是這些文字是否能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,或者讓人們從中有新的認識。但這不代表說可以違背事實或亂用,而是在某種有架構的彈性下,去擴充它的意義。

六、相關文章

留言